摘要:本文旨在深入探究氧化鎂阻燃劑對浙江省聚乙烯材料阻燃性能的影響。通過詳細的實驗研究與理論分析,全面闡述氧化鎂阻燃劑在提升聚乙烯材料阻燃性能方面的作用機制、效果及影響因素。研究發現,氧化鎂的添加量、粒徑大小以及表面改性處理等因素均對聚乙烯材料的阻燃性能產生顯著影響。同時,結合浙江省聚乙烯材料的實際應用場景,分析了氧化鎂阻燃劑在該領域應用的可行性與潛在優勢,為進一步優化浙江省聚乙烯材料的阻燃性能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
關鍵詞:氧化鎂;阻燃劑;聚乙烯;浙江省;阻燃性能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隨著浙江省經濟的快速發展,聚乙烯材料在眾多領域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如建筑、包裝、電子電器等。然而,聚乙烯材料本身具有較高的易燃性,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應用范圍并帶來了潛在的火災安全隱患。因此,提高聚乙烯材料的阻燃性能成為了當前材料科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傳統的鹵系阻燃劑雖然阻燃效果顯著,但因其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有毒氣體和煙霧,對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危害,所以逐漸受到限制。在此背景下,開發和應用環境友好型阻燃劑成為了必然趨勢,而氧化鎂作為一種無機阻燃劑,憑借其無毒、無害、成本低等優點,受到了廣泛關注。
(二)研究目的與意義
本研究旨在系統地分析氧化鎂阻燃劑對浙江省聚乙烯材料阻燃性能的影響規律,明確其作用機制和影響因素。通過實驗研究,尋求最佳的氧化鎂添加量、粒徑大小以及表面改性方法等工藝參數,以實現聚乙烯材料阻燃性能的有效提升。這不僅有助于推動浙江省聚乙烯材料行業的健康發展,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還能為其他類似材料的性能改進提供參考和借鑒,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二、實驗部分
(一)實驗原料
1. 聚乙烯(PE):選用浙江省內常用的聚乙烯樹脂,其密度為 0.92 g/cm³,熔點為 115 - 135℃。
2. 氧化鎂(MgO):分析純,粒徑分別為 20 - 30 μm、1 - 2 μm 和納米級(平均粒徑小于 100 nm),用于研究粒徑對阻燃性能的影響。
3. 偶聯劑:硅烷偶聯劑 KH - 570,用于對氧化鎂進行表面改性處理。
(二)實驗設備
1. 雙螺桿擠出機:用于將聚乙烯與氧化鎂共混制備復合材料。
2. 注塑機:將共混后的復合材料制成標準試樣。
3. 氧指數測定儀:按照 GB/T 2406 - 2008 標準測定材料的氧指數。
4. 垂直燃燒測試儀:依據 GB/T 2408 - 2008 標準測試材料的垂直燃燒性能。
5. 掃描電子顯微鏡(SEM):觀察復合材料的微觀結構。
6. 熱重分析儀(TGA):分析材料的熱穩定性和熱分解行為。
(三)實驗方法
1. 氧化鎂的表面改性
- 稱取一定量的納米級氧化鎂粉末,加入適量的無水乙醇,超聲分散 30 min,形成均勻的懸浮液。
- 緩慢滴加偶聯劑 KH - 570 的乙醇溶液,在 60℃下攪拌反應 2 h,然后離心分離,用乙醇洗滌數次,去除未反應的偶聯劑,干燥后得到表面改性的氧化鎂。
2. 復合材料的制備
- 將聚乙烯樹脂在 80℃下干燥 4 h,去除水分。
- 按照不同的質量分數(0%、5%、10%、15%、20%)分別稱取未改性和改性后的氧化鎂,與干燥后的聚乙烯樹脂混合均勻。
- 將混合好的物料加入雙螺桿擠出機中,在設定的溫度(180 - 200℃)和轉速下進行熔融共混,制備出聚乙烯/氧化鎂復合材料。
- 將共混后的復合材料通過注塑機制成標準試樣,用于后續的性能測試。
3. 性能測試
- 氧指數測定:使用氧指數測定儀,每個試樣測量三次,取平均值作為材料的氧指數值,評估材料的阻燃性能。
- 垂直燃燒測試:按照垂直燃燒測試儀的操作規程,對試樣進行測試,記錄燃燒時間、燃燒長度等參數,評價材料的燃燒行為。
- 微觀結構觀察: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復合材料的拉伸斷面和燃燒后的殘炭形態,分析氧化鎂在聚乙烯基體中的分散情況以及對材料微觀結構的影響。
- 熱性能分析:利用熱重分析儀對復合材料進行測試,分析材料的熱分解溫度、熱失重速率等熱性能指標,研究氧化鎂對聚乙烯熱穩定性的影響。
三、結果與討論
(一)氧化鎂添加量對阻燃性能的影響
1. 氧指數變化
- 隨著氧化鎂添加量的增加,聚乙烯/氧化鎂復合材料的氧指數呈現出先緩慢上升后趨于穩定的趨勢。當氧化鎂添加量達到 15%時,氧指數較純聚乙烯有了明顯提高,繼續增加添加量,氧指數增長幅度變小。這表明在一定范圍內,增加氧化鎂的含量可以有效提高聚乙烯材料的阻燃性能,但當添加量超過一定值后,阻燃效果的提升不再顯著。
2. 垂直燃燒性能
- 從垂直燃燒測試結果來看,未添加氧化鎂的純聚乙烯試樣燃燒劇烈,燃燒時間短,燃燒長度長,且伴有大量熔滴。隨著氧化鎂添加量的增加,試樣的燃燒時間逐漸延長,燃燒長度縮短,熔滴現象得到明顯改善。當添加量為 15%時,試樣的垂直燃燒性能達到較好水平,符合相關阻燃要求。
(二)氧化鎂粒徑對阻燃性能的影響
1. 不同粒徑氧化鎂的阻燃效果對比
- 在相同添加量下,納米級氧化鎂對聚乙烯材料阻燃性能的提升效果優于微米級氧化鎂。納米級氧化鎂由于其粒徑小、比表面積大,能夠更好地分散在聚乙烯基體中,形成更加致密的阻隔層,阻止氧氣和熱量的傳遞,從而提高阻燃性能。而微米級氧化鎂由于粒徑較大,在基體中的分散性相對較差,難以形成連續的阻隔結構,導致阻燃效果不如納米級氧化鎂。
2. 微觀結構分析
- 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發現,添加納米級氧化鎂的復合材料,其拉伸斷面呈現出明顯的韌性斷裂特征,氧化鎂顆粒均勻地分散在聚乙烯基體中,且與基體之間的界面結合良好。而在添加微米級氧化鎂的復合材料中,氧化鎂顆粒團聚現象較為嚴重,與基體之間的界面結合較弱,存在明顯的縫隙和缺陷,這不利于材料阻燃性能和力學性能的提高。
(三)氧化鎂表面改性對阻燃性能的影響
1. 表面改性對分散性的影響
- 未經表面改性的氧化鎂由于其表面的極性較強,與非極性的聚乙烯基體之間的相容性較差,容易發生團聚現象,導致在基體中的分散不均勻。而經過硅烷偶聯劑 KH - 570 表面改性后的氧化鎂,其表面性質發生變化,由親水性轉變為疏水性,與聚乙烯基體之間的界面結合力增強,分散性得到顯著改善。這使得氧化鎂能夠更好地發揮其阻燃作用,提高復合材料的阻燃性能。
2. 阻燃性能提升效果
- 對比未改性和改性后的氧化鎂填充的聚乙烯復合材料,改性后的復合材料在氧指數和垂直燃燒性能方面均表現出更優異的性能。例如,在添加量為 15%時,改性氧化鎂填充的復合材料氧指數比未改性的提高了約 2 個單位,垂直燃燒時間明顯縮短,燃燒后的殘炭更加完整和致密,說明表面改性有效地提高了氧化鎂的阻燃效率。
(四)氧化鎂對聚乙烯熱性能的影響
1. 熱分解溫度變化
- 熱重分析結果表明,添加氧化鎂后,聚乙烯/氧化鎂復合材料的熱分解溫度較純聚乙烯有所提高。這是因為氧化鎂在受熱過程中能夠吸收熱量,延緩聚乙烯的熱分解過程,從而提高了材料的熱穩定性。隨著氧化鎂添加量的增加,復合材料的熱分解溫度逐漸升高,但當添加量超過一定值后,熱分解溫度的變化趨于平緩。
2. 殘炭量分析
- 從熱重曲線還可以看出,添加氧化鎂的復合材料在燃燒后的殘炭量明顯增加。這是由于氧化鎂在燃燒過程中起到了催化成炭的作用,促進了聚乙烯分子鏈的交聯和炭化反應,形成了更多的殘炭。這些殘炭能夠覆蓋在材料表面,起到隔熱、隔氧的作用,進一步抑制材料的燃燒,從而提高了材料的阻燃性能。
版權所有:河南強宏鎂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鞏義市民營科技創業園 電話:0371-64349266 網址:www.dzups.com 豫ICP備16034185號-2